English

狠抓产品质量 走质量效益型之路

2000-02-29 来源:光明日报 康永胜 我有话说

武烟集团的武汉卷烟厂前身是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汉口制造厂,至今已有70年的历史。她历经沧桑,走过了一条艰苦创业、不断发展的道路,如今已成为年生产能力60万箱以上的全国烟草行业重点骨干大型企业。进入90年代以后,武汉卷烟厂经济效益直线上升。1995年组建集团公司后,不但拥有较强的卷烟生产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市场营销能力,特别是武汉市区的新型销售网络正在建设中,新的经营机制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1999年集团公司工业生产卷烟45.2万箱,实现利税121865万元;商业实现利税6817万元,利润4780万元,企业朝好的态势不断发展。

武汉卷烟厂的发展和成绩的取得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忘不了80年代中期那场惨痛的教训。当时,全国卷烟市场急剧变化,产销失衡,产大于销。武汉卷烟厂仍然一味地追求规模速度,结果卷烟产量不断提高,而质量水平却每况愈下。于是,几乎一夜之间,那个红极十余年的全国名优产品退出了市场,武汉卷烟厂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水平也因此滑入历史低谷。痛定思痛,企业领导一班人通过冷静、认真分析,认为产品倒牌的根本原因在于产品质量。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质量已成为企业的生命,只有高质量的产品才是企业经济效益的来源和根本。名牌倒牌,“永光”不光,使武汉卷烟厂对“质量”二字有了刻骨铭心的认识。过去那种拼人力、拼设备、加班加点赶速度求产值的路子再也不能走下去了。武烟在质量上跌倒,要重整旗鼓,必须从质量起步。

一、认真学习、贯彻《产品质量法》、《质量振兴纲要》,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是武汉卷烟厂过去饱尝了忽视质量苦果后得出的结论,为了彻底摒弃速度效益型老路,走质量效益型新路,领导集体面对现实几经研究,作出决策,要从质量抓起。在《产品质量法》颁布之时,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产品质量法》、《质量振兴纲要》。一是将《产品质量法》、《质量振兴纲要》的宣传贯彻作为当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邀请武汉市的专家学者和主管部门的领导来厂做宣传讲解,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和讨论,举办知识竞赛,促使全体干部、职工了解和掌握《产品质量法》、《质量振兴纲要》。二是从上至下,由点至面开展质量教育。首先从厂领导、中层干部和技术、业务骨干抓起,采取集中培训、分片辅导等形式进行大规模质量培训、对生产组长以上的骨干进行以工艺质量标准、班组建设为主题内容的培训;对新进厂职工和转岗职工在上岗之前,进行以质量意识为主的综合培训;对作为质量执法者的检验工、工艺工则进行择优招聘,定期进行检验、工艺知识和技能应知应会的考核。各车间、部门利用工余时间进行现场质量教育,全厂形成了一个多形式、多层次的质量教育网络,《产品质量法》、《质量振兴纲要》深入到每个干部、职工中,使之入心入脑,人人皆知。

二、建立质量优先的内部激励机制,促进质量全面提高

为确保产品质量,武烟以推行质量为中心的内部分配制度为突破口,通过逐步完善质量保证体系来促进质量效益水平的全面提高。质量优先的分配改革采取两步走,第一步,在二车间试行合格品质量工资制,质量指标第一次与职工工资挂钩;第二步,推行以质量为否决权的全额计件工资制,把质量与职工利益直接挂钩。面对两次质量优先的分配改革,有部分干部和工人不理解,认为这是厂里设关立卡。为此,工厂党政工团召开有车间主任参加的联席会议,会上,厂领导语重心长地启发大家:质量和产量是辩证关系,没有质量的产量,即使产品再多,不能形成效益,不如不要;只有产品质量上去了,产量才有实际意义,才是正数。经过深入细致地说服教育,干部职工转过了弯子,统一了认识。工厂还展开了一系列活动:开展产品质量揭短比优活动;向职工展示产品质量上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对质量事故不仅严肃处理,还组织全厂讨论,力陈重质量的利和轻质量的弊,在全厂上下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在此基础上,改革了沿袭30多年的质量检测体系,将检验员下放到各生产车间管理,完善操作人员的质量自查自控制度,充分发挥生产车间内部预防控制质量问题的职能;明确产品标准,把检验报告及时反馈到各有关车间、班组和机台,以及时解决质量问题;严把原辅料进厂质量关,实行不合格材料不准进厂的制度,建立一批能保质量的供货网点;加强生产现场的质量控制,在关键工艺设立质量控制点;改进售后服务,实行质量跟踪,坚持每月到市场上去抽查产品,将检查结果作为工厂对车间奖金分配的主要依据,使职工质量意识进一步增强,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

治劣如仇,回报丰厚。1993年底,国家烟草总公司对武汉市场上97种中外香烟进行质量抽查,结果武烟被抽检的“长城”、“红双喜”、“红金龙”3个牌号、5个品种,内在质量均在92分以上,外观质量均获得满分,名列全国前茅。

三、加快技术装备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质量效益全面增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产品质量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技术装备。“七五”期间,武汉卷烟厂进行了全方位的技术改造,产品的质量从此进入稳步提高的阶段。1993年,武汉卷烟厂被国家烟草专卖局确认为10%重点技术改造企业,为了使产品质量更上一层楼,工厂抓住机遇,对“八五”技改规划进行调整。“八五”投入技改资金7亿元,引进了13台(套)高速卷接包机组及连接设备,新建3万平方米烟叶储备库及其它生产设施;“九五”头三年投入技改资金3.2亿元,在建项目有进口油锅炉、制冷机、空调除尘系统、动力中心和配电中心、工厂MIS系统和销售网络系统、国产制丝线、主厂房、沌口开发区印刷辅料基地等。企业经过“八五”、“九五”技术改造,基本达到了国际和国内优势企业的装备水平。

在技术改造的同时,我们积极推进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确保产品质量。一是建立集团总工程师办公室,加强对重大科技项目和科技人员的管理;二是建立科技机构和科技协作网络。成立技术中心和技术专家委员会,聘请以中科院院士、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教授为首的专家教授为专家委员会成员,为集团科技发展计划出谋划策,对科研项目进行评估。同时建立稳定的科技协作网络,与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建立长期的技术协作关系,将技术中心建成全国烟草行业一流水平的技术中心;三是确立烟叶基地烟叶质量的主攻方向,逐步将烟叶重点采购区建成质量过硬、数量稳定、产需平衡、持续发展的紧密型优质主料烟基地;四是建立烟叶数据库和建立化学成分配方数据库;五是建立香精香料检测档案和数据库,开展对香精香料的研究和运用;六是规范辅料标准,完善检测手段和检测制度,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七是探索配方改革的路子,通过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缓解企业产品结构和烟叶结构的矛盾;八是调整产品结构,开发出质量过硬,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随着技改和技术进步步伐的加快,引进设备和技术进步对职工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对职工有计划的培训成为保证质量的第一道工序。武汉卷烟厂十分注重提高职工队伍技术素质,几年来,先后4次派出3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到英、意、德等国家培训;请外国专家来厂现场传授技术;从高校引进大专以上毕业生130余名充实到生产、管理各关键岗位,并有计划地开展了日常的职工岗位培训,使职工质量意识不断增强。一方面进行大规模、全方位的技术改造,一方面对职工进行技术培训,软硬兼施,提高了企业的整体技术素质。企业产品质量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质量效益逐年增长,整个“八五”期间,生产卷烟200万箱,实现利税突破30亿元,较“七五”净增了11亿元,增幅达58%;“九五”以来,生产卷烟超过190万箱,实现利税41.6亿元。

四、要保证优质的产品,必须要有优质的管理

有了一流的设备,还必须有一流的管理才能彻底摒弃速度效益型老路,走上质量效益型之路。为了提高管理水平,武汉卷烟厂既请进来,又走出去:从1991年11月起,工厂争取了英美烟草(香港)有限公司的管理技术咨询。多次请英美烟草公司专家到厂考察,对发现的工艺、管理、设备、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按照专家们提供的思路和方法予以整改,并形成一系列的制度或标准。同时派出10余名本厂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到香港英美烟厂进行培训,学习西方现代管理。按照“正观念,定目标,负责任”的总体要求,健全了企业方针目标管理,完善了品质管理和安全保障体系,改善设备保养,强化了产品开发,使各项管理工作有了较大起色,企业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1996年,在全厂开展了质量管理年活动,从严格管理入手,以规范管理为主体,以制度管理为基础,以现代化管理为辅助,按照ISO9000的规范和创名牌、高起点的要求,重新修改和完善了生产现场管理规定,逐步达到生产程序化、工艺标准化、检测科学化、管理法规化。特别强调了质量管理,提出了“科教创精品,不断求改进,控制全过程,支支倾真情”的质量方针,在实际工作中,加大了考核力度。从制丝工艺到卷接技术,从原辅材料标准到包装工艺规程,都制订了标准和制度,使每道工序都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并采取专业分工、职能担保、限期整改、分块考核等办法,保证质量管理制度的落实,并真正把质量管理贯穿于全员、全面和生产全过程。1997年6月初武汉卷烟厂喜获中质协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书和国家出口商品生产企业质量体系工作委员会质量体系注册证书,1999年3月,又获中质协武汉卷烟厂过渡到武烟集团的ISO9002的质量体系认证书和质量体系注册证书,为汉烟开拓全国市场乃至走向国际市场领取了“通行证”。

质量管理必须坚持质量改进。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总是有潜力可挖的,质量改进就是不断地挖掘潜力,不断实现新的质量目标。工厂推进质量改进工作首先制订《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以明确如何控制现存的或潜在的不合格,并形成每月的“质量例会制”,由品管科通报全月出现的不合格情况,制订纠正措施;二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数据分析为基础,全员参与,认真调查分析不合格产品产生的原因,确定因果关系,将《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通知书》发到责任部门。通知书上写明不合格事实、产生的原因,要求责任部门拿出改进措施,限期整改,对整改后的结果,由质量管理部门组织效果评价;三是质量改进不盲目相信进口设备,敢于向洋设备挑战。如对硬盒小包透明纸产生皱纹现象,五车间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攻关,改进包装机成型轮弧板,加宽侧面烙铁。改进后,小包透明纸产生皱纹现象消除了,新技术、新材料用在新品红金龙上效果十分明显。为了使产品的全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本着“凡是标准要求的,都要用文件规定;凡是文件规定了的,都要严格执行;凡是执行了的都要有记录”的原则,对生产和管理进行控制,将质量管理工作由“人治”纳入“法治”轨道。同时建立了文件化的质量体系,按ISO9000标准编制质量手册、支持性程序文件及相关的支撑性文件96个,并注意文件之间的接口,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加强对生产工序各环节工作质量的重点控制,把“质量否决权”落实到“工序质量否决”的管理中。一方面健全工序质量保证体系,强化质量否决权。切实做到“三不放过”。即:不合格的原辅材料不投入生产使用;不合格的半成品不流入下道工序;不合格的成品不能出厂,把“质量否决权”落实到工序至成品的质量控制管理中,实现全过程的质量把关。以自检、互检、专检相结合的再检方式,互相监督、互相把关,把造成产品质量事故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保证最终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加强工序质量考核力度,实行单项指标否决制。为了加强产品质量管理考核力度,督促管理者和操作者严格按照卷烟工艺规程组织生产和操作,对当日产品质量的考核采取单项指标质量否决的判定方法,即:用单项指标质量否决工序质量;用工序指标质量否决成品质量;对当月综合质量抽检合格率达不到质量指标要求的,否决产量、消耗、设备管理考核等指标,并且直接与经济责任制挂钩。对于工序至成品造成产品质量事故者,按事故责任大小分类处罚。通过工序质量控制管理措施,促进了广大员工的质量、工艺、设备、现场等专业管理向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迈进,使产品实物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产品质量法》、《质量振兴纲要》贯彻以来,武汉卷烟厂在狠抓产品质量,走向质量效益型道路方面做了些工作,产品质量不断上台阶,武烟集团的大众产品“红双喜”烟先后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部优、省优、优秀汉货和武汉市最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等称号,1994年被国家烟草总公司确定为“全国首批优等品”,“长城”烟被消费者评选为汉货精品,“金龙系列”、“长城系列”、“双喜系列”均为国家烟草专卖局公布的1995——1997年度全国名优烟牌号。1999年,“红金龙”、“长城”烟荣获全国名优烟称号。同时企业获得“湖北省质量效益先进企业”、“湖北省最佳经济效益先进企业”、“全国烟草系统先进集体”等殊荣。

面对市场经济大潮,武烟集团并不满足于现有的成绩,要在《产品质量法》、《质量振兴纲要》颁布五周年之际,更大张旗鼓的宣传、贯彻、落实《产品质量法》,把《产品质量法》、《质量振兴纲要》作为武烟集团在未来的岁月里狠抓产品质量,走质量效益型道路的法宝,在产品质量上实现更高的腾飞,使武烟集团成为中国烟草行业的佼佼者。(作者系武汉烟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